读余华的小说《活着》,读到家珍死前对福贵说的那句话时,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。 家珍在临死前对福贵说:“我给你生了一双儿女,我们走在你的前头,都是你料理的,这一辈子我也很知足了。” 家珍死后,家里只剩下了福贵一个人孤苦度日。在他余生的日子里,他只能靠回忆度过这漫漫一生。 看完这本小说,我终于体会到,每一对夫妻都是生死之交。先走的人会很安心,可是活着的人比去世的人更痛苦。现实生活中也一样,我们采访一些有类似经历的老人,听他们讲述老伴儿去世后,自己痛苦的余生,内心忍不住感慨万分。 夫妻老了以后先走的和活着的谁更痛苦?这些真实故事,让人泪目。 故事一: “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,人这一辈子图的是什么?不就是图个老了的时候能有人相互陪伴吗?”65岁的赵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,满是沟壑的脸上,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,泪水无声地流下。 赵先生说,妻子在世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,经常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应酬。那个时候觉得来日方长,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她。可是没想到,老伴儿因为生病走在了他的前头。 自从她去世后,赵先生看着那个空荡荡的家,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对待她。 有时候早晨醒来,赵先生还是习惯性地会叫一声妻子的名字,看到没有人回应后,才突然清醒。原来,老伴儿早已经走了半年多了。 虽然儿女们也经常回来看赵先生,对他也很孝顺,但是仍然填补不了赵先生内心的空虚和寂寞。 有时去公园散步的时候,赵先生看到公园里相互搀扶的老夫妻,心里就会非常羡慕。 其实人这一辈子,年轻的时候争名夺利,和朋友在外面胡吃海喝,到老了才会明白,人生最珍贵的事情就是夫妻能走到最后。 故事二: 在网上看过一个温情感人的动画电影,片名是《影子爱人》。妻子去世后老人独自生活在疗养院里,他拒绝出门见朋友,只是一个人躲在小房间里。 由于过度思念妻子,他每天与亡妻的画像度日,臆想出了化身影子的妻子。 就这样在妻子的陪伴下,老人更不愿意在外面结识新朋友了。他吃饭的时候,饭总会分成两份;休息的时候会有人陪伴他,和他说说话;伤心难过的时候,他会与影子爱人拥抱。 别人都觉得这个老人的神经出了问题,可是他们又认为如果这能让老人的日子感到快乐,那也没什么不可以的。 后来疗养院里发生了大火,他拼尽全力保护妻子的骨灰。这个时候影子爱人幻化成了人形,流着泪说劝他放手。 医院的护工把老人救了出来,经历过重生之后,他也放下了很深的执念,把妻子的骨灰撒入大海,平静的生活。 这个两分多钟的动画电影看完后,真的很让人心酸。至亲至爱的人离去,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。对于活着的人来说,每一天都是煎熬。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,在新闻中曾看到过台湾一名86岁老人的故事。 自从妻子过世之后,就一直把她的遗照放在家里。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心底里抗拒妻子过世的事实。有照片陪伴就好像妻子还在家里一样,每天买菜做饭,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。 有一次老人外出后,因为身体不适,无法打开房门。情急之下他报了警,警方到来后向他询问事情的经过。 这名老人焦急地说:“我得要赶紧开门回家,妻子还在家里呢。” 而当警方帮他打开房门后却发现,家里空无一人,只有他过世妻子的照片。在场的人都被老人对妻子的这份情谊所感动,更没有人戳破他的谎言,帮他一起保留了这份珍贵的回忆。 故事三: 丧偶三年的张奶奶,老伴儿去世后曾经消沉过很长时间。 老伴儿在世的时候,两人经常在一起买菜做饭,也会经常出去旅游。可是自从他去世之后,张奶奶觉得生活中要做的事情突然变得很少,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。 张奶奶经常翻看以前的照片,回忆和老伴儿在一起的快乐时光。但是越回忆越痛苦,每天沉浸在这样的心情里无法自拔。 曾经有一次张奶奶半夜醒来,似乎听到去世老伴儿的呼唤,差点想不开。后来女儿看到张奶奶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,把她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照顾。 张奶奶的女儿女婿都很孝顺,他们带着张奶奶去认识小区里的老人。 没过多久,张奶奶就和小区里同龄的人混熟了,空余的时间就去学舞蹈,练太极拳,生活充实了,胡思乱想的事情也就少了。 张奶奶的性格渐渐开朗了起来,她说:“老伴儿去世是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,我必须要面对现实,好好生活,这是为了自己,更是让子女省心。”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,夫妻老了以后活着的更痛苦,因为要独自承受悲痛,并在往后忍受孤独和煎熬。但是纵然有百般的难受,人也不应该沉在悲伤中无法自拔。 就如余华的小说《活着》中的福贵,亲人一个个去世,都离开他后,他依然乐观的和一头老黄牛为伴。 生命虽有尽头,但是也应该要开心地活着。 在生死面前,每个人往往都是最无力的。对亲人的念想与不舍就像是心头上的一根刺,如果你无法自拔,这根刺只会扎得越来越深。 所以与其在亲人去世后痛苦缅怀,不如趁着现在,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岁月。因为世事无常,你永远无法知道,这样平静快乐的日子,会不会在某一天就失去了。 往后余生,岁月静好,珍惜身边的人是最应该做的一件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