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没有龙趸庞大的体型,没有胭脂鱼艳丽的体色,因肉多而厚,骨刺极少,肉洁白细嫩,味尤鲜香,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,近几年逐渐成为在珠三角地区的名优养殖新品种j。因形似笋壳,故而得名——笋壳鱼。
笋壳鱼是淡水养殖品种,不受海水条件限制,珠三角是笋壳鱼主产区,但由于土地限制,珠三角养殖面积大约在3万亩,并且大幅增加可能性不大。
笋壳鱼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养殖,因为成本高达25-30元/斤,养殖周期长,一般14-16个月,需搭建冬棚进行越冬,亩成本一般在5-10万元,养殖风险大,其次,笋壳鱼为较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养殖技术水平不同会带来很大的差异。此外,笋壳鱼养殖需要投喂大量鲜活或冰鲜鱼,投喂、水质管理等方面要求都较高。但有资金、有条件、有技术的养殖户可以尝试养殖笋壳鱼。适温范围15-35℃,最适温度25-30℃,冬天保证越冬棚内水温在16℃以上。
随着土地资源减少,塘租价格不断上涨,养殖户如何选择高效益水产品种尤为重要。笋壳鱼虽然投入大,但价格可观且前景看好。
发展笋壳鱼产业要注意以下事项
一、注重育种选种工作,保证养殖户能购买到好的种苗。
二、同一池塘投苗保持规格整齐,避免大吃小、互相残杀。出现规格不一时,要适当捕大留小或逐级分规格养殖。
三、冬季注意冬越冬棚保温,注重水质管理,尤其要避免发生“烂身病”。
四、建议开发“公司化、产业化及合作社”形式发展笋壳鱼产业,加强培训养殖户科技化养殖水平,做到无药残、无公害养殖,保证健康安全品质。无药残笋壳鱼价格还要高5-10元/斤。
五、进行消费市场规范,监督商家不能向消费者出售“以死充活”笋壳鱼,保证其肉质鲜美,维护笋壳鱼高大上的口碑。
六、继续开发新兴的消费市场,如上海周边的苏杭地区、北京及重庆等特大城市,以保证及推动养殖产业良性发展。 |